广州大学学生处欢迎您!

学生处(学生工作部)

首页

学工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工风采 >> 正文

十佳学生|李登:仰望“李”想高峰,科研攀“登”不止

来源: 日期:2024/04/18 点击:

脚踏实地,潜心科研

踌躇满志,乘风破浪

在广大,有这样一道身影——

他大部分时间“泡”在实验室

不断努力攀登科研高峰

已获授权4项国家专利

连续三年综测专业第一

他是广州大学

2022-2023学年十佳学生

李登

31D72


李登,男,中共预备党员,化学化工学院化工203班学习委员。平均绩点3.93,排名专业第一,连续三年综测专业第一,发表SCI二区论文1篇,申请国家专利6项,已授权4项。曾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负责人,广东省攀登计划项目负责人,获得第十六届和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国家二等奖,首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过程数字创新竞赛国家二等奖等国家奖项6项。现已推免至南方科技大学徐政和院士团队攻读硕士研究生。


23D22


在采访过程中,李登透露出一种从容的气质,在了解完他的故事之后,我们深深地体会到,那是一种历经磨砺后的自信,是翻越高山后的淡然,如今的他,仍未停止攀登的步伐,继续向着更高的领域迈进。


8771


化学工程与工艺这个专业对于李登来说并非自己当初的第一志愿专业,但是李登并没有因此而颓靡或者放弃,而是脚踏实地继续认真学习。最开始李登接触科研是出于好奇,在慢慢了解锂离子电池回收的环保和能源安全意义之后,李登逐渐燃起对科研的热情。“我的每一次实验尝试,即使失败也是有着一定价值的。”电池回收技术事关国家的能源安全,国家也大力提倡发展这项技术,相关研究顺应了时代和国家发展的需要,这为李登的研究又增添了一份动力和情怀。“废旧电池中的有价金属不仅会污染环境,并且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电池中所含有的钴、镍金属资源,我国储存较为匮乏,进口依赖程度高,存在资源卡脖子风险,因此我们国家大力支持废旧锂电池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对他来说,在自己的科研领域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是一件十分自豪的事情。


200C7


世界上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只有不断积累和付出,才能让梦想的种子发芽结果。李登在科研的起步阶段,也表示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有些懵懂,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李登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大量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前沿知识,学习专业软件,掌握科研能力。面对困难,李登没有心浮气躁,而是从基础开始入手,脚踏实地做好当前的工作。正是这样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让他在本科期间就稳扎稳打地走上了科研之路。由于从事的科研项目是电池回收,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于是他认真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并积极寻求研究生师兄师姐的帮助,熟悉实验操作流程。正是他踏实肯干的性格,让他在科研工作上越走越远,他回忆道,“后面也如老师所言,每一步都没有走错,一步一步按照规划走到今天,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实施了出来。” 李登建议师弟师妹们尽早参与到实验中来,利用好课余的时间去实验室做实验,在各种实验中去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将实验和基础的专业知识抓牢靠,才能厚积薄发,这也能为专业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14F12



不断挑战自己是李登的人生追求,在上学期间,李登不仅课程成绩常年名列年级第一,而且在许多竞赛项目中也都获得了奖项,还取得了许多的科研成果,在这背后意味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大一时,李登除了学习之外还参加了服务学生的工作,并积极参与到科研实验,利用实验来学习更多的知识。在接触到科研以后,他把自己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献给了科研。在师兄师姐们的帮助下,李登的科研卓有成果,他利用课余时间、周末和寒暑假去努力,暑假基本上都是在学校里度过。


3A3E


科研是一个长期的、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在科研的道路上,李登也遇到过许多困难。最令李登印象深刻的,是一次设计用二氧化碳提锂的吸收塔的任务。由于没有一些很好的设计板式吸收塔的参考例子,以及所学的知识没有涉及到高浓度气体吸收,李登在前期进行塔板计算十分艰难。在尽力查找接触相关文献、书籍后,李登仍没找到很有用的信息。在杨伟老师和郑文芝老师的帮助下,李登最后在一本研究生使用书籍上找到了一些能参考的计算公式。李登一步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将其灵活地运用到吸收塔的相关计算上来。李登反复计算数据绘画塔板图、设计吸收塔,全力以赴攻克提锂吸收塔,历时将近半年完成设计,最终申请了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14BB0


实验失败、达不到预期效果或者效果太差、很多次变量尝试后没有进展、专利画图没有思绪等问题曾一度让李登焦虑不安、怀疑自己,但他并没有因此退缩放弃,而是和队友们并肩作战,与老师和师兄师姐积极沟通,沉下心来,努力找到问题所在,一步一步攻克难题。老师和队友们不断鼓励着李登,他也幽默地激励自己和身边人,“没准下一次尝试就成功了呢?”积极的心态也让李登在科研之路上稳步前进、越走越远,不断超越自我。


23330


李登在奋力科研的同时,还积极参加竞赛。由于专业性较强的比赛都会存在一定的壁垒,一个新手想直接进入不太容易,而且在比赛前期,需要学习数个专业软件,才能够使比赛正常地进行,所以李登进行了充分的提前准备。“比赛过程中作为项目负责人要自学大量的专业软件,刚开始上手挺难的,因为没有人教,全靠自学打磨。很辛苦,但还是坚持下来了。”正如他自己所说,“其实不管是学习还是科研,很多事情并不是你有没有时间,而是你愿不愿意分配时间来做这些事情。”优秀成为了习惯,也铸就了李登的从容与辉煌。


34369


930D


在大一时,李登主动联系杨伟老师,寻求在科研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杨伟老师看到优秀勤学的李登如同一块上好的璞玉,很快对他进行了相关指导。作为大学生涯一直指导李登科研和竞赛方面的老师,杨伟老师细致地教授李登一些实验逻辑和原理,安排教学基本实验操作,鼓励李登在实验课题上添加一些自己的思路想法,指导他论文和专利的撰写。李登从最开始的竞赛小白“蜕变”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小队长,这无一离不开杨伟老师的悉心教诲。“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老师都对我有很大的期待,希望我能够走得更远,并且给予我很多的帮助。”带着老师的期望,李登坚持不懈,不管是学业、科研还是竞赛,李登都全力以赴,永不言败。老师不仅给予了李登学业上的指导,更是给予了他前进的勇气和动力,而李登也回应了那份期待,勇往直前,最终回应了老师,也成就了自己。


怀着对科研的坚持和热爱,带着师长、友人和自身的期待,李登一步步走到了今天,也成功推免至南方科技大学徐政和院士团队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未来,李登将继续钻研电池回收的科研方向,他更加期待做出满意的实验结果和成绩。外人的期许组成外动力,自己内心的不服输不停歇组成内驱力,这些温暖的力量鼓励李登一路向前,继续攀登科研高峰。


3C364


师兄寄语:

“不管是阅读文献,了解前沿知识,还是学习专业软件,对我们未来的发展都是有益的。如果我们能够在自己现有专业的基础上再学习一些,会让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大学是一场不断试错、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尽管前方充满荆棘,李登会继续脚踏实地、披荆斩棘。日日夜夜的脚印彰显着李登在科研这条路上的努力,每个瞬间与成果都是勇于追寻而得出的答案。在每一个挑灯夜读的晚上,在每一个追赶真理的实验中,在每一个埋头苦学的瞬间里,无不是由坚持和沉稳凝聚起来的勇气架起了成功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