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国家资助政策落实落地,强化家校联动,深化育人成效。2025年1月9-13日,由广州大学学生处(学生处工作部)副处长(副部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刘小燕带队,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陈月文、人文学院辅导员饶珈瑞以及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辅导员陈浩彬等4位老师前往清远、英德和韶关开展2025年寒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慰问活动。家访期间,一共走访学生家庭11户,行程超过800公里,为学生家庭送上慰问金、慰问品、国家资助政策宣传手册以及汇集了优秀校友成长故事的《木铎之心 素履之往----广州大学小燕访谈室纪实》,用暖心行动搭建家校联系的“连心桥”。

“访”有温情,“家”有温暖。通过家访,我们走进学生家庭、走近学生、走近家长,与他们促膝谈心。一方面,充分了解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全面向家长介绍国家资助政策和学校“奖、助、贷、勤、减、补、免、绿色通道”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重点讲解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学校临时困难补助、勤工助学等政策,有针对性地进行资助政策宣传和答疑,精准解困;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学业成绩以及获奖助学金等情况,让家长更细致地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同时,我们也倾听学生和家长的困难与需求,收集家长对学校资助工作的建议,确保家访过程中“谈话有温度、关怀显深度、帮扶有力度”,不断完善学校资助工作,促进家校联动、凝聚教育力量。

“教”有良方,“育”有方向。通过家访,倾听学生未来发展及职业规划的想法,勉励学生要刻苦学习,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用知识和勤奋改变自己的命运,用青春智慧和汗水浇灌人生理想;引导学生要学会感恩,把感恩的心化为成长的动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和感恩励志教育,不断完善“物质帮扶+教育引导+关爱服务”资助模式,让家访活动真正成为连接学校、学生家庭的爱心桥梁。学生纷纷表示,要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艰苦奋斗、勇攀高峰,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家庭状况。
在走访过程中,学生家长存在对资助政策理解不到位的情况,部分未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家庭,家长对贷款有一定的疑虑,担心今后还款的压力过大。刘小燕和陈月文等老师对此耐心解释,打消学生和家长的顾虑,提醒学生务必把握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的时间节点。
家长们对学校的关怀纷纷表示感谢。他们表示学校组织的家访活动让他们深深感受到了学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温暖,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他们将会克服困难,督促孩子认真学习,顺利完成学业,不辜负学校和老师们的期望。

学生资助工作事关学生个人成长,经济困难学生家访活动打通了学生资助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是落实资助育人工作、全面构建“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举措之一。多年来,我校坚持在寒暑假期间开展此项活动,累计走访学生家庭近200户,学工队伍家访的足迹遍布广东省各地市,进家入户、携手育人,让一批又一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心求学、顺利完成学业,取得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家长们欢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也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初心和使命。今后,我校将持之以恒的紧紧围绕24字人才培养目标,严格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不断强化资助育人理念,搭建家校联动平台,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