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学生处欢迎您!

学生处(学生工作部)

心理健康

心理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 心理服务 >> 正文

松弛不是摆烂,是我从容的状态

来源: 日期:2023/04/13 点击:

在一档职场观察类真人秀综艺节目《跃上高阶职场》里,一位名叫八月的候选人引起热议。

 

在节目中,第一次团队做提案时,甲方给的时间紧,要求第二天就得汇报。面对这种压力,其他人都做好了通宵的打算,只有八月说:我不通宵,每天十一点睡觉。当被甲方质疑不通宵完不成工作时,八月的回答依然坦然:我习惯早上做事

 


第二天一早,八月果然第一个到公司工作,并最终成功完成任务。在接下来的其他工作里,八月的表现一如既往:足够沉稳、足够从容。

 

而在生活中,在育儿内卷的空间下,作为一个二胎妈妈,提起育儿问题,八月也直言:我很佛的。她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保持一种遇啥事都不算事的心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八月似乎在传递一种态度:不用时时紧绷与焦虑。而联系近期各大网络平台上的热词,这种态度就是我们说的「松弛感」。

 

什么是「松弛感」

  

松弛感的定义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松弛感是指处理焦虑或压力的一种态度或能力,其内核是情绪稳定及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简单来说,松弛感是指一个人在面对焦虑和压力时,能够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而非紧绷排斥的状态,能够在烦琐、忙乱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秩序。

  

松弛感是摆烂吗?

 

在讨论松弛感的热潮中,有一种声音冒了出来:松弛感不就是摆烂嘛?

 

不,松弛感不是摆烂。摆烂是指故意对事情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样子,缺乏积极性和努力,即破罐子破摔,但其内心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放松。而松弛感不仅潇洒,还积极。它并不鼓动人们以放弃的方式和消极的情绪面对生活中的不可控和无奈感,而是鼓励人们以从容的态度面对生活:任凭云卷云舒,我自岿然不动。

 


举个例子:

在临近考试时,A不会感到十分的焦虑,或者A感到了焦虑,但A会积极地采取一些方法如深呼吸、做一些放松的瑜伽动作等来缓解焦虑,从而让自己更好地应对考试,以期取得更好的成绩,这说明A具备松弛感。而如果B是个摆烂的人,那么B在面临考试时,可能会因为压力大而漠视考试,做出一些消极行为,如故意不复习、在答卷时写一些与问题无关的答案等等。

 

 

因此,松弛感不同于摆烂,并非摆烂的糖衣。

 

松弛感为何成为了奢侈品

 

松弛感成为奢侈品,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太多人丢失了这种状态,即松弛感难得。二是人拥有松弛感是有益的,即松弛感有用。

 

松弛感为什么难得?

 

哈特穆特·罗萨在《新异化的诞生》中提到我们身处在加速社会:时间日益稀缺,人们的生活步调被迫提速,被或明或暗的KPI牵着鼻子,当下在不断萎缩。而联系我们的现实,现代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风险不确定性在不断增加,内卷成为新常态。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许多人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被迫前进,失去了自己的方向,焦虑迷茫接踵而来,对外部环境过于敏感,进而很容易产生疲倦、狂躁、失控等反应。

 

比如,在大学生考证热的氛围下,不少同学处于紧绷状态,会出于跟风、攀比、怕落后于人等原因去盲目考证,同时将考证成功作为证明自己能力的唯一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当考证失败时,这部分同学的心理防线很容易被击破,进而产生质疑自我的心理,精神内耗也随之而来。

 

总的来说,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时常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下,对外部环境过于敏感,情绪变化频繁且难以稳定,犹如惊弓之鸟,遇事容易产生应激反应,以致与松弛渐行渐远。

 


松弛感有用在哪里?

 

首先,当我们身体和心理处于一种紧绷状态时,很容易产生大量的负面情绪,如焦虑、烦躁、悲愤等等,这些情绪会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产生消极影响。而拥有松弛感,能够缓解我们的紧绷心理,减轻负面情绪和缓解压力。

 

其次,当我们处于紧绷状态下,我们的身体会释放应激激素,这种激素会干扰我们的大脑,导致我们的大脑不能有效地处理信息。而当我们处于松弛状态下,我们的大脑在放松的状态下能够更加自由地运转,高效地处理信息,产生更多新想法,提高我们的创造力。

 

最后,松弛感能让我们接纳生活的不确定性。当我们感到焦虑时,常常会企图控制和预测未来发生的事情,让未来发生的事情能够符合我们的预期,但这将耗费我们大量的能量。而拥有松弛感,有助于我们放下对未来的控制欲望,以更加平和从容的心态迎接生活的不确定性。

 


松弛感怎么培养?

  

1. 我想要松弛感

 

在培养松弛感前,我们要明白,我想要松弛感不等于我必须要有松弛感。前者是指我们意识到松弛感对我们有益处,所以我们愿意去培养它;而后者则是指我们将拥有松弛感作为一种硬性要求,强迫自己一定要拥有松弛感。如果我们一味要求自己松弛,过分刻意追求松弛感,那就是对自己新的苛责,给自己增添压力,这反而与松弛感背道而驰。

 

2. 我相信我自己

 

当我们有自信时,我们会有较高的内在稳定性,我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方向上,不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不会盲目地随波逐流,同时具有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因此,建立自信是培养松弛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3. 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是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接纳自己的身体、情绪、情感以及经历,接纳自己的外在行为和内在品质,能正视和欣然接受自己现在的一切。当我们能够自我接纳时,我们会坦然接受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在面对错误时也能自我宽恕,减少自我厌恶与精神紧张,进而促进松弛感的生成。

 

我生活在妙不可言的等待中,等待随便哪种未来。      

      ——安德烈·纪德《人间食粮》

 

参考文献

[1]贝雅夫.(2022).“摸鱼学值得同情,“松弛感却需要警惕.光彩(10):65. 

[2]侯瑞鹤.(2022).“松弛感不是奢侈品.大众健康(12):70-71. 

[3]武艳永,杨文滢.(2022).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松弛感”.记者观察(34):81. 

[4]孙灯勇,卢碧丹.(2017).自我接纳:概念、测量及影响.心理研究(06),60-67. 

[5]安德烈·纪德.(2018).人间食粮.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6]壹心理:「松弛感」全网刷屏:如何用心理学对抗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