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第一个月,话题#211毕业存款5000#登上了微博热搜。在这个话题下,许多年轻人都参与了讨论,有人吐槽秃头,有人吐槽工作,有人吐槽婚姻······
一个网友的评论让我印象深刻,“毕业之后的同学们,你们现在是在做着一份稳定工作,还是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呢?”
大部分人可能会回答:“谈什么理想,再怎么样,也该结婚、生孩子,好好工作挣钱养家了吧。”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会选择跳出这种局限,考研深造、成为自由职业者、自己创业......当然随之而来的有社会给的压力,父母给的压力。
正在校园里的我们,不也有同样的苦恼吗?“几年之后的自己该何去何从?是选择成家立业,还是考研、留学,抑或是实现理想?”
身为一个社会人,我们都会受到社会节奏的影响,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身份和使命,这是因为社会时钟存在并提醒着我们完成社会需要我们完成的使命。

一. 社会时钟在你我身边
社会给我们规定了在合适的时间应该做合适的的事情,20岁之前的任务是学习,25岁到30岁应该工作结婚......
你是否尝试过不按照社会的规定生活呢?这样的生活有没有让你觉得焦虑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大家都在这样做。
美国心理学家伯尼斯·牛加藤在1976年提出了一个概念来描述这一现象:社会时钟。
他认为,不仅文化决定人应该如何行为,那些文化期望和认可的行为也在人的一生中按特定的时间顺序成为人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人在什么年纪应该做哪些事。
社会时钟会告诉你,18岁之前就应该成为合格的学生,30岁之前就应该结婚生子、事业稳定,理由是大家都在这样做。

社会对于重大生活事件的适宜年龄具有其一致性,如结婚、生小孩、退休,这个一致性会对个体造成社会压力,促使人们到一定年纪后接受某个特定角色。
社会时钟是由社会文化背景决定的:它反映了我们生活的社会对我们的期望。所以,不同国家、地区的“社会时钟”是不一样的。
二. 社会时钟困扰着许多人
不管我们承不承认,社会时钟每天都在或多或少影响着大部分人的生活。
上初中时,“你就应该考个重点高中。”
上高中时,“你就应该考985、211。”
上大学时,“你就应该读研,再读博。”
进社会后,“你该结婚、生孩子了。”
再到最后,“你该退休了。”
...... ......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话语是普遍存在的。难以否认的是,我们每天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跟着社会时钟奔跑。
但是,就没有人从中脱离出来吗?当然有。
三. 那些脱离社会时钟的人
01
盼盼现在是一名新闻传播专业的研究生。
临近毕业之时,学校给成绩优异的盼盼保研本校的机会,因为和自己期望的不大相符,她选择了放弃保研机会转而考研,并且成功地考上了一所985院校的研究生,遗憾的是被调剂到了一个非全日制的专业,和自己预想中的不相符,这一次,她又放弃了读研的机会。
之后,她听了家人的话找了一份工作,这份工作用她的话来形容就是“钱多事少离家近”,家人不出意料很满意,但渐渐地,她发现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内心的声音告诉盼盼,自己更想要的还是继续深造,并找一份与专业更对口、自己更喜欢的工作。

于是,在工作之余,盼盼开始了她的考研二战,早晨边挤公交边看书、晚上学到十二点,是那段时间的生活常态。家人反对过她,认为女孩子不要太辛苦,但她还是坚持了下来。“很辛苦,但为了实现自己的传媒梦,任何的辛苦都值得。”
庆幸的是,这次她的努力没有白费,虽说考上的学校不是985、211,但她被喜欢的专业录取了。
看着大学本科的同学们大多都已买房买车,有些甚至已经结婚生了小孩,她偶尔也会问自己:这样的选择真的正确吗?但是如果角色互换,让她去过那样的生活,估计内心会是千万的不愿意。
“知道自己的时钟和别人不一样,但还是不断坚持做自己。”
02
盼盼的室友梦琪有着比盼盼更为传奇的经历,大学毕业工作了几年之后,她自己创业,创办了一家有着上百个学员的教育机构,最令人惊艳的一点是:她的出生年份是1990。也就是说,到2020年,她已经30岁了,却选择重新走进校园。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30岁已经是结婚生子、稳定工作的时候,幸运的话,二胎都已经生了,这个时间来读研,是不是不太对?父母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认为女
孩子不应该这么好强,而且都已经这个岁数了。

反对的声音很多,但是梦琪选择了坚持自己的想法,希望通过读研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并对事业有所帮助。现在的她,一边读研一边经营着公司,很疯狂,也很幸福。
不知道看到这里,你有没有想起曾经或者正在经历的十字路口的自己?面对十字路口你做出了怎样的抉择?
又或者你是否在夜深人静难以入眠的深夜思考过自己的人生该怎么过?是在固定的时间做社会时钟要求你该做的事,还是跳出社会时钟的魔咒跟着心走?
或许你还在迷茫,但总有一天,你会得出答案。
四. 没有人能够定义你自己的时钟
在综艺《非正式会谈》的一期节目中,美国和意大利的代表钟逸伦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代人之所以会在面对“社会时钟”时产生不可抗拒的焦虑感,是因为他们把内心的幸福感与“社会时钟”的节奏牢牢挂钩。
每天,都有许多人被社会时钟催着走,也有许多人用尽全力去改变时钟的走向。但是,最让人难过的是,有人为自己偏离时钟进度而感到焦虑和自责。

许多人都说自己的压力大,学业、就业、房子、结婚、生孩子等等。但小编想说,也许,大部分的压力都是社会时钟逼迫你强加给自己的。
不是只有上重点高中才可以考到985、211,不是读了研、读了博才有好工作的,不一定25岁就得结婚,不一定30岁就得有自己的事业······
(你可以试着拥有自己的节奏)
也许我们短时间内改变不了社会时钟,但是,起码我们可以不要再每天盯着社会时钟。
如果我们的人生注定平庸,为什么不为自己而活?我们要有自己的理想,要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做自己人生的领跑者。
我们怎样可以减少社会时钟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呢?
1. 我们可以暂时停止或减慢前进的步伐,让自己冷静下来,跳出现在的轨道,从上帝视角看自己现在的生活。问自己,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如果是,当然恭喜自己;如果不是,那要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2. 按照自己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计划。虽然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计划很重要,但是不要因为一些东西(经济、家庭、社会地位等等)纠结。只要真的足够想要,我们的理想没那么容易被击碎。我们可以起步慢,但千万不要浪费时间。
3. 重新出发前,我们要调整好心态,专注于自己的“时钟”,按照计划努力前进。当然,在需要时,我们可以调整计划,继续前进。
社会时钟永远不会消失,但指针终究会被重新定义。正如综艺《非正式会谈》中说的,我们有足够充足的理由认为,由我们这代人制定的时钟,对下一代人形成的“时差压力”,会小很多。
每个人给自己定义的时钟不一样,有的人走得快,有的人走得慢。但是,不管道路是弯曲的还是笔直的,只要我们按照自己的“时钟”有条不紊地向着梦想前进,我们就是幸福的。
“如果你喜欢的、想要追求的是一些小众的东西,那就不要在意大众的眼光。”“如果你制定不出完整的计划,那就先勇敢踏出第一步吧。”
参考文献:
网易号:为什么会被催婚?因为你被社会时钟追着跑了|非正式会谈第五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