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学生处欢迎您!

学生处(学生工作部)

思想教育

思政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想教育 >> 思政前沿 >> 正文

漫漫天山路,暖暖师生情:(十)探访暑期返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

来源: 日期:2021/08/30 点击:

E32B        


No.

01


家访是联系学校和学生家庭的一座桥梁,而家访也正是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此次民族团结实践活动小组探访了广州大学暑期返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学生家长就校园生活、学习和个人成长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同时还认识了多种民族乐器、感受了多样的民族风俗,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多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1DD1F

▲实践团与新疆籍维吾尔族学生一家合照


首先,实践团走访了广州大学新疆籍维吾尔族学生。刚来到维吾尔族学生家中,学生一家便以各种新疆特色美食款待来访的老师和同学们。


家访中,实践团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送上学校的慰问和关心,旨在进一步加强学校和学生家庭的关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餐桌上,实践团成员还看到诸如抓饭、揪片子、手抓羊肉等特色美食,葡萄、蟠桃、哈密瓜、库尔勒香梨等当地特色水果。

6D6CC

维吾尔族是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只要家里来客,都会受到主人的热情接待。维吾尔族非常敬重客人,家里来客时,总是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给客人吃。在餐布上会摆上各种糖果、糕点 、馕,然后给客人敬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茶水,还会用羊肉热情款待。


维吾尔族的饮食以面食为主喜食肉类,主食种类不下数十种,最常吃的有烤包子、烤全羊、烤羊肉串、抓饭、馕、拉面、炒面等。


其中,是维吾尔族群众日常不可缺少的主要食品,也是维吾尔族饮食文化中用馕坑制成的别具特色的一种食品。早晨一碗热腾腾的奶茶泡着馕吃,极其美味且饱腹,还可以配着各种各样的果酱随心搭配。


No.

02

哈萨克族人有句祖训,“祖辈留下的财富,有一半是留给客人的”,这一句话被每个哈萨克族人谨记在心中。每当有客人来到时,他们都会热情地拿出家中所有能款待客人的食物,而每一种食物都有其独特的一套说法。


一来到哈萨克族学生家中,迎接实践团成员的便是具有哈萨克族特色的咸奶茶。其实蒙古、维吾尔、乌孜别克等各民族都有制作奶茶的习惯,但咸奶茶主要还是来源于哈萨克族,因为他们大多生活在牧区,地域寒冷,平时吃的食物主要都是肉食,这个时候奶茶就能帮助他们消化。实践团成员品尝独具特色的咸奶茶,奶香之中带着一点咸味,一碗下肚,浓郁的奶香,回味无穷。难怪人们常说,“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

2114E

随后,哈萨克族学生为实践团成员演奏了极具哈萨克族特色的传统乐器——冬不拉斯布孜额,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地域风情。


6F267

哈萨克族学生演奏冬不拉(左)和斯布孜额(右)

小科普

冬不拉——是哈萨克人传统的二弦弹拨乐器,其历史可追溯到5世纪左右,并且冬不拉在所有哈萨克民族传统乐器之中最广为流行,也因此自古素有“骏马和冬不拉是男儿的翅膀”一说。


冬不拉主要的表演形式分两大类,一是弹唱形式,二是弹奏形式。弹唱形式细分为阿肯弹唱、呼麦、民歌弹唱、史诗弹唱等。而弹奏形式又细分为三大流派,第一第二流派发源于哈萨克斯坦,分别是Tokpe kuy(激情曲)和Xertpe kuy(抒情曲),而第三流派发源于我国新疆。哈萨克族学生所表演的曲子正是第二流派创始人的名曲《Ah jauen》(即《绵绵细雨》)

25AD

▲哈萨克族民族乐器冬不拉

斯布孜额——斯布孜额是无簧的边棱气鸣乐器,因其简单的构造和极其困难的演奏方式,在哈萨克人心中也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斯布孜额采用的是芦苇科的植物截取干枯笔直部分,量好尺寸在管身打孔即可使用。斯布孜额的书面记载最早是收录于我国13世纪名著《突厥语大词典》中,在此书中斯布孜额被译为“笛子”


哈萨克族学生此次表演的曲子名为《额尔齐斯河的涟漪》,这是一首在哈萨克民间广为流传的歌颂母亲河的曲子,因作曲年代久远作者已无法考证。斯布孜额音色苍凉,一代一代诉说着哈萨克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思念、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等,可体现复杂的思想感情

24B0

▲哈萨克族民族乐器斯布孜额


实践团还了解到,在2008年,哈萨克族冬不拉艺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能歌善舞的哈萨克族人已将冬不拉艺术融入他们的历史文化中,将冬不拉艺术世代传承下去。


哈萨克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也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在文学方面,它是一个“诗的民族”,在音乐方面,它是一个“歌的民族”。诗歌与音乐的结合,形成了哈萨克民族音乐文化的主体。实践团蔡强老师说:“乐曲虽然没有说话的喉舌,但有表达语言的声音,每一首曲子都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F44D

实践团成员与哈萨克族学生交流


“一个笑容,一碗奶茶,一片天空,一群可爱的人。最让我开心的,是让内地来的小伙伴和老师们看到了大美新疆,看到了新疆的人美、景美、心美,认识了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这无疑是我今年暑假最有意义的事。”哈萨克族学生说道。


石榴花开,木棉花来,在实践团家访结束之际,广州大学易班发展中心学生干部给哈萨克族学生赠送了广大易班的吉祥物“易小羊”,架起新粤两地学生民族团结之桥梁

BB82▲实践团成员给哈萨克族学生赠送“易小羊”

蔡强老师说:“通过几天的家访工作,加强了家校沟通与交流,老师及时把学生的日常表现与学校的各项政策带给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长,让家长们既放心又安心,同时也让内地师生切身感受到了新疆人的热情好客,了解少数民族的特色与风情。”


             

尾  声


广州大学“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实践团赴新疆暑期实践活动接近尾声。


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对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积极发挥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有了更深的理解。今后,必将更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带动身边青年争做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