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学生处欢迎您!

学生处(学生工作部)

思想教育

思政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想教育 >> 思政前沿 >> 正文

趣味问答民族融合篇:(七)民族团结实践团带你识新疆

来源: 日期:2021/08/30 点击:


   

民族团结我践行

广州大学“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实践团在新疆参观学习期间,积极与广大学子互动,征集同学们想要了解关于新疆的趣味问题,共分为疆域篇气候篇民族团结融合篇以及文化篇,由我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同学进行回答,并做成系列推送,帮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


       

民族融合篇

#1

问:在新疆,人们都住毡房蒙古包吗?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物联201  陈瑞琪)

(人文学院  法伊拉·甫拉提  维吾尔族)

牧民们生活在辽阔的草原,所以一般会居住在十分灵巧的可拆卸的毡房。毡房千百年来一直为游牧民所喜爱,它一般高三米,跟我们正常的房子高度基本一致,四周是环形的毡墙,上面是圆形的屋顶。由于经常要搬家,所以一般不采用钉子,拆卸和安装很容易,一般两个多小时即可“盖”起来。


毡房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坚固耐用,居住舒适,并具有防寒、防雨、防地震的特点,所以很受牧民们欢迎。毡房艺术在草原到处可见。毡房内四周是挂壁,挂壁上都是刺绣艺术品,地上是花毡,使人赏心悦目,仿佛置身于艺术殿堂。

草原的毡房


C3C6


                 


但是,毡房并非蒙古包,它们外形相似,很多人容易将其混淆。那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毡房和蒙古包都是“毡帐”一类的可移动性的建筑,其最大的区别在顶部。顶部是圆形的是蒙古包,类似尖锥形的则是毡房


51C7

毡房(上)和蒙古包(下)


生活在城市的人们都居住在楼房(P.S. 并不是骑马上学!)。新疆的首府乌鲁木齐是二线城市,有高铁、地铁、公交、的士~欢迎大家来新疆旅游,亲身体验新疆的魅力!


图片                
图片                

       

#1

新疆奶茶是来自哪个民族的?

(生命科学学院  生科181  张欣彤)

  (教育学院  恩珠·木拉提汗  哈萨克族)

说到新疆奶茶,至今最少有千年历史了。在唐代,茶叶逐渐传播至西域,西域各族人民,特别是牧区的广大民众逐渐接受了汉族饮茶风俗,并衍生出奶茶。不过,蒙古、维吾尔、乌孜别克、塔塔尔、柯尔克孜等众多民族均有制作奶茶的习惯。它的制作过程一般是先将砖茶捣碎,放入铜壶或水锅中煮,茶烧开后,加入鲜奶制成,大多为咸口。

哈萨克族学生家的奶茶



337AB

(人文学院  巴燕·塔斯肯  哈萨克族)

但奶茶最主要还是来自哈萨克族,因为它是由众多游牧民族构成的融合民族,大多生活在牧区和高寒地区,肉食较多,蔬菜很少,而奶茶可以帮助消化,而且冬季寒冷,夏季干热,奶茶可以迅速驱寒和驱暑解渴。


再加上,牧区人口稀,各居民点之间距离较远,离家前喝足奶茶,途中再吃些干粮,可以较长时间耐渴耐饿。一般在家招待客人时,也是先烧奶茶,附带吃一些奶制品和面制品,然后再煮肉做饭,让客人喝足吃饱。后来还有了“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


       

#1

为什么在新疆,人们都能歌善舞

(生命科学学院  制药191  詹夏沁)

(人文学院  法伊拉·甫拉提  维吾尔族)

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称。居住在这里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蒙古、乌孜别克等民族都能歌善舞。新疆的舞蹈历史悠久,在古代就随着丝绸之路的驼铃传遍亚洲,大家从小开始就耳濡目染地接触舞蹈。当然这不仅仅是从古至今的传承,也是新疆人骨子里对跳舞唱歌由衷的热爱。


少数民族的人们十分热情奔放,大家都善于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绪,歌舞便成为了他们表现生活、人生、劳动、情感的艺术形式和经验态度,每逢节日与聚会更是少不了歌舞的助兴。例如,新疆有名的“麦西来甫”是维吾尔族的一种风格独特的民间舞蹈形式,它在维语中是“集会”、“聚会”的意思,一般都在农闲时举办,同村或同街的男女老少都可参加。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

 “麦西来甫”

黑走马”是哈萨克民族比较传统的舞蹈,主要表现的是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的各种骄健姿态。舞蹈乐曲简捷欢快、节奏明显、旋律悦耳动听。


E7B5

哈萨克族传统舞蹈

“走黑马”

(教育学院  祖艾热·阿不力克木  维吾尔族)

提起新疆音乐,肯定少不了独具特色的新疆乐器。“弹拨尔”是维吾尔族所有乐器中最长的乐器,长达1米多,琴体像半个水勺,琴体和琴头用桑木或红木做成,音色明净,十分动听。


43E1



维吾尔族乐器“弹拨儿”


冬不拉”是哈萨克族最普及、最流行的一种拨弦乐器。琴身如梨形,有两根琴弦,音色铿锵动听。


25AD

哈萨克族乐器

“冬不拉”


达甫”即手鼓,是维吾尔、塔吉克、乌孜别克等民族用手击奏的打击乐器。鼓框用桑木制作,一面用羊皮驴皮或蟒皮蒙面,圆而扁平,框内边上装有许多小铜环或小铁环。规格有大中、小三种,使用比较普遍的是中达甫。


打击乐器

  “达甫”


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