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学生处欢迎您!

学生处(学生工作部)

首页

学院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正文

地理科学学院:访学——行走山水,探地学真知

来源: 日期:2018/06/11 点击:

        4月13号一早,金陵城细雨如织,烟柳蒙蒙,访学团为期一天的野外实践在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张茂恒教授的带领下出发了。

        第一站来到南京地质博物馆。南京地质博物馆建于1935年,其前身是1913年成立的中央地质调查所矿产陈列室,是中国第一个以地质矿产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博物馆,是中国地质科学的发源地,也是培养中国地质工作者的摇篮。现博物馆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展出面积达6000平方米,设地学摇篮、中国石文化、矿产资源、地质环境、行星地球、生命演化、恐龙世界7个展厅,展出岩石、矿物、古生物等标本约5000件。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褶皱、风蚀蘑菇、晶洞、溶洞、莫氏硬度的代表性矿物,硕大的单晶萤石以及黄玉、石膏和石英等伴生矿、恐龙真骨等。张教授为我们解释了矿物结晶的基本原理、地质年代的演化、雨花石的形成条件和过程等。

(访学团参观南京地质博物馆)


   第二站,南京阳山。南京又名石头城,阳山可谓认识石头城的代表地之一。同时由于已纳入吉尼斯记录的最大碑材而使阳山成为南京历史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张茂恒教授在现场指导了访学团的野外实习。首先张教授结合现场出露的石灰岩,讲解了石灰岩的矿物成分和属性特征,同学们学到了通过颜色、硬度和上盖植被等判别石灰岩的野外辨识方法。

0004785ae360ad38302394075208a956

(石灰岩及其上盖植物)

a67639419d497121f2f915395132fb95

张教授现场讲解)


  结合阳山的历史遗存——天下第一碑,张教授带领大家现场观察了碑座、碑身和碑头所在位置周边的环境,对阳山的走向和地质构造的大体情况进行了讲解,并以“为什么会选择在阳山开凿皇家石碑而又最终弃用?”这一疑问,从地理的角度去层层探究其原因。开凿的原因有五:其一,这里采石始于六朝,已有悠久历史。其二,岩石性质适宜。“色黝泽如漆”,属天赐良材。其三,岩石中裂缝不发育,成材性能良好。其四,岩层的层面平缓易于凿刻成型。其五,岩石的断裂面有利石碑与山体分割。而最终弃用的根本原因来自碑座的岩石破碎、承重不够。由于石碑的搬运方案至今没有发现任何记载,所以后人对其如何实现搬运产生了无限的推断。根据张教授的推断,石碑所在地的海拔高于10多公里之外的明孝陵(石碑原定搬运至此),加上明朝的气候比较寒冷,古人完全有可能借助圆木,利用坡度和冰雪实现石碑的搬运。在碑座附件有一片湿地,张教授解释说该位置处于向斜底部,地层受到挤压断裂,地下水出露形成湿地。此外,从开凿裸露的山体可见明显的正断层,其产状就像一个标准的活教材,让同学们第一次感到原来书本上的知识是如此鲜活地存在于大自然之中。

7fb427ce347873aa5ebf742ef812f1f6

(湿地)

fd2abf8e063981f8a9d002d5870e3f12

正断层)


  一天的实习实践结束了,访学团的访学之旅也就此结束。但是从地理学的视角来行走山水,探地学真知的学习之旅还将继续......

15d0281722d73c9c049ed22052951951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第二校园访学团在正断层前的合影


附: 阳山碑材的由来:公元1405年,明成祖朱棣起兵夺得他侄儿的帝位,为笼络人心,决定竖一巨型石碑歌颂朱元璋的丰功伟绩,以此稳定政局。于是他征集了全国工匠,耗时300多天在阳山开凿碑材。碑材由碑首、碑身和碑座三部分组成,从阳山一侧的监工道望去,碑材如同用巨斧依山切下一般。根据碑身开凿的结果,碑首高6米、宽11.74米、厚4.6米、重量862吨,碑身高25米、宽9.84米、厚4米、重量2617吨,碑座高8.59米、宽11.64,长23.3米、重量6198吨,三块碑材总高度约40米,重达9677吨。


3f33eb97a12e28085fe626807b8729ef

0d49ed09cd57e9ab99f46b377a638ebf

9fc7e6850baf3183ca31003716881807

d830f2b9cbb3d99e27312c240a93ca62

(碑身 )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供稿:广大访学团

校编:徐汝霜